当前位置:文章中心>文化
热点 城事 经济 文化 教育 公益 视频 消费 健康 书画 美食 摄影 创业 今日头条 旅游 人文故事 沧海深度

内外兼修 创新不止——谈网络文艺的未来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5-27 点击数:1750

作者:刘桂茹(福建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在这次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程中,文艺界迅速发起“以艺抗疫”行动,用优秀文艺作品传递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而依托于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文艺,短时间内成为全民参与抗疫创作的重要载体,产生了体量巨大的抗疫主题作品,有力地提振了共同抗疫的信心。在这个特殊时期,网络文艺交出的答卷表明,以文娱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文艺不只拥有“圈地自萌”的文艺属性,也逐渐生成网络通向社会现实的连接器,展现了互联网时代文艺记录历史、弘扬时代精神的使命担当。需要指出的是,抗疫网络文艺也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跟风之作,存在套路化、简单化等局限,不能恰如其分地传递人文价值关怀。今后的网络文艺创作有必要摒弃原有创作视角和美学表达的偏颇,在精品化建设、创新能力、对外传播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优秀文艺作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传递好中国力量。

  拒绝“塑料质感”,潜心创造精品

  从井喷式增长的抗疫网络文艺作品来看,包括网络漫画、网络文学、网络音乐、云综艺等在内的新媒介传播形态,充分发挥了资讯传播、场景记录、视听连接的综合性作用,立体呈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故事。抗疫网络文艺聚沙成塔所汇集和传递的精神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客观而言,即时性、应急性是处于紧急情况下文艺创作的普遍特点,却不利于其成为长久流传的精品。网络文艺要进一步沉淀积累,以精品化思维提升品质,推出更有质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

  精品化建设是网络文艺经历快速发展之后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网络文艺正确的打开方式。作为滋养数亿网民精神品格的数字文化产品,网络文艺要拒绝“塑料质感”,以精细化创作满足时代和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网络文艺的精品化要处理好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艺的经验,提炼符合当代社会审美价值的美学表达要素。

  一批流传深广的文艺作品阐明了精品创作所遵循的艺术规律,网络文艺既要善于学习,更要注重从时代坐标出发对美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品化发展要坚守人民性立场,以新时代“人民美学”的理论精髓引领实践。网络文艺要将人民作为真正的文艺主体,进入生活现场,呼应人民关切。

  精品化发展要继续弘扬时代精神,歌颂英雄品格。网络文艺要书写时代精神标识,让英雄精神成为熠熠闪光的时代正能量。网络文学、网络电影、网络视频等文艺形式,要充分发挥擅长讲故事的叙事手段和方法,强化精品化思维,创作出有思考深度、有艺术灵魂的优秀文艺作品。

         5月2日,西安音乐爱好者观看“云上国宝”音乐会网络直播。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创意手段要更“硬核”

  创新是一切文艺的生命。对于网络文艺来说,追求创新是新媒介潮流涌动中的立身之本,也是算法优化机制下的传播需求。抗疫网络文艺中,借助5G技术和多屏连接实现的云综艺、云展览、云直播,成为“云时代”网络抗疫新的文艺形式,体现出技术创新优势下的文艺形态创新。

  然而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许多抗疫主题的网络文艺仍停留于传统的技术运用和传播方式,存在明显的套路化局限,无法将快速迭代更新的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艺术创新强势。今后的网络文艺创作只有加入更“硬核”的创意和创新手段,才能从那些批量复制的同质化创作中脱颖而出。

  5G技术开启的智媒传播时代,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云计算将为网络文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网络文艺要不断提升“技术赋能”水平,激发文艺创意潜力,自觉汇入数字人文创新发展潮流,实现新技术所擘画的文艺新图景。借助一系列可视化、沉浸式、多维互动的新技术手段,网络文艺可营造时空折叠、全景参与的新媒介体验,实现更加真实深入交互连接的文艺传播新场景。

  对于受众来说,实时互动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即刻连接,增加的不只是新技术带来的文艺视听观感。更重要的是,场景传播体验可以提升共在、共情的感受。此外,优质的网络文艺要从海量作品中突围,搭建抵达受众的通道,还应该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除了大数据运算下平台的算法机制和个性化推送,还要注重传播话语方式的创新,充分运用新媒介社交功能,提升传播效率,构建打通文化圈层的新路径,从而真正实现网络文艺作品“出圈”。

  增强到海外“圈粉”的能力

  现阶段,推进网络文艺的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海外“圈粉”的态势也说明中国网络文艺在海外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不断拓宽。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对外传播水平,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网络文艺的重要时代使命。

  提升网络文艺对外传播水平,要充分发挥品牌引领效应。目前,我国不少“出海”的网络文艺产品,在海外数字娱乐文化市场中“圈粉”能力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版图上的亮色和重要品牌。应利用网络文艺品牌的引领力,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多角度向海外“粉丝”讲好中国故事,把优秀网络文艺所蕴含的中国当代文化价值传播出去,进一步推动建构中国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和话语权。

  当然,网络文艺的对外传播还要与受众需求相结合,提升大数据运算下精准传播的能力和水平。尤为重要的是,网络文艺的对外传播还应该理性审视现阶段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彰显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和实践。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7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