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园园:迟归的孟晚舟,不能放弃的“全球化”
温哥华当地时间5月2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个判决结果,认定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因此对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孟晚舟女士将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这离2018年12月1日她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已经整整过去了543天。
对此,华为公司发表声明:我们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失望。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我们希望加拿大的司法体系最终能还孟女士清白。孟女士的律师团队将不懈努力,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根据BBC的报道,孟晚舟的首席辩护律师理查德·贝克(Richard Peck)在庭审时表示,加拿大等同于被要求“实施美国的制裁”。而她在美国的代表律师温加滕(Reid Weingarten)表示,孟不应该作为中美关系中的“棋子或人质”。
孟晚舟案有多种维度的视角和解读:比如美、加司法程序的公正与否?美国的政治干预阴影和中加关系的后续走向等,但笔者想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角度来聊一聊。当年孟晚舟被捕,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感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会是一条坦途,而最新的宣判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典范,华为的全球化进程无疑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而它在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最后的解决途径也值得其它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借鉴。
实际上,近年来因美国“点穴式”手法而面临麻烦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不在少数。继华为之后,美国商务部近期又将网络安全企业奇虎360纳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企业将无法与美国进行任何商业交易。这也是继传统芯片、精密仪器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信之后,我国首家网络安全公司上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崛起并走向世界市场,它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几乎会成正比增长,甚至在某些时候挑战的成分可能会更大。
时移事易,中国企业全球化当前面临着更为险恶的外部环境,背负了更多地缘政治博弈下的额外负担,而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业界对于“全球化”何去何从的忧虑。
5月16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一条题为《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章。只有两句话:“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配图则是一架被打得像筛子一样、浑身弹孔累累的战斗机,依然坚持飞行,终于安全返回。2019年至今,美国以各种手段打压华为,但华为5G市场订单依然位居全球第一。对于严峻挑战下的“全球化”,华为的选择已经一目了然:我们永不言弃!
这轮逆全球化的动因,本质上是分配出了问题。核心国家之间在一些具体政策和理念上出现了分歧,有人会觉得“你拿走了这么多,我拿走的少,我不跟你玩了”。那么,中国应该采取哪种策略呢?
笔者很认同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的观点:我们不要主动去选择所谓的“平行世界”、半球化,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世界体系不是好办法。美国切断我们高端技术的战略,会进一步促使我们奋发努力,自立自强。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做大全球化的蛋糕,而非争夺剩下的。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创造、做大蛋糕的过程。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比较好的解决问题;如果大家都不创造了,都等着切蛋糕,那只会把这个蛋糕越做越小,分配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棘手。
而全球化的意义也不仅限于此。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不过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应该是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作者。作为一位一直长期追踪全球化进程的观察者,他的看法尤为值得关注。
与普遍存在的悲观看法不同,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将经历起伏,但个体仍将保有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权利。疫情下,全球化面临分化节点,其近期走向取决于疫苗问世之前重启经济的国家所作选择。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学家们对全球化的定义过于狭隘,他们关注资本和贸易的流动,但全球化远不只是这些。在他看来,全球化的内涵是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行动。过去只有企业和国家才有的全球行动的能力,现在个人也有了。
“人们总是说,‘全球化要结束了,世界不再是平的了’。当然,全球化会经历起起伏伏,但是我坚信,只要我有电脑、有zoom、有手机,那么我就可以作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行动。就像一个企业或者国家一样,我可以找到我的读者、客户、供应商、生产商等等,只要我有这个技术,我就能做到,”
弗里德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四期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上如是说。
全球化不只是经济名词,不要随意宣告全球化终结。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