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中心>沧海深度>走进春天,众里寻他千百度

走进春天,众里寻他千百度

发布时间:2019-03-23 点击数:3092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个诗情画意的千古名句出自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文,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这首词写得却是如此的婉约,完全可以和南宋时期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宋词相媲美。

     唐诗与宋词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文化瑰宝,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堪称两颗明珠,于是唐诗与宋词都是如此受后人的青睐和追随。笔者亦对唐诗与宋词产生极大的兴趣,其中对宋词中的名篇更是情有独钟,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宋词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文67个字,已成了千古名篇。

      这首词是这样来诠释的,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那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中这首词中的“那人”指的是谁呢?于是笔者翻阅大量的资料,专家说“那人”是指作者自己,也有人说是辛弃疾心中寻觅的知己,还有的说“那人”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在历史的文章中还有人说了辛弃疾不少的是是非非,站在历史的角度,这些是非也许就是南宋时期嫉妒、排挤、诬陷、打击报复辛弃疾的小人,在当时的有关书籍中抹黑辛弃疾的,这些都不足为其,看待历史还是应该客观公正。

      说到文章中的“那人”说是李清照,笔者在此推敲了一下,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3月13日,卒于1155年5月,出生地是山东济南章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那么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5月28日,卒于1207年10月,出生地在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虽说两人都是南宋时期的人,章丘距离济南不足百余里,但是李清照56岁那年,辛弃疾才出生,辛弃疾15岁那年,李清照已经驾鹤西游了,再说了这首《青玉案•元夕》是1174年或1175年作的,这是辛弃疾35岁左右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此时李清照已经离开人世20个春秋了,这与李清照更扯不上边了,这种说法纯属茶余饭后的八卦!

       1175年,南宋都城建在浙江杭州,北宋都城汴京已经失守四十多个春秋了,其中《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淳熙元年或二年所作(也就是历史上的1174年或1175年),这是南宋都城临安(浙江杭州)元宵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按照中国历史记载,1174年或1175年辛弃疾创作这篇文章时,他的职务也有明确的记载,1174年其职务是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是个什么职务呢?历史上江东指的是长江以东,辟指的是有中央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用的官职,辛弃疾所在的安抚司是南宋时期的中央监督机构下派到江东地区的官员,负责监督和处理这个地方的军务和治安事务;1175年他任职仓部郎官、旋即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这个职务是全国仓储出纳,随后就被调到江西任职提刑官,就像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一样,对江西的公、检、法、司负有监督和监察权,对下边报上来的案件都要过问,对死刑犯案件都要核准,就是这么一个职务。

      辛弃疾在历史上被后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国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创作这首千古宋词是在国家被强敌压境,国事日衰,南宋统治阶级不思恢复国土,沉湎于鼓舞享乐,以粉饰太平。他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这幅元夕求索图。这是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辛弃疾的爱妻范如玉,系南宋范邦彦之女,其妻是知书通文的女子,她能够在辛弃疾外出饮酒的时候,在家里的窗户上写满字,都是在劝辛弃疾不要再痛饮的话语。野史中有中伤辛弃疾的文章但作者并不持有认同的观点,辛弃疾一生三次赋闲在家,遭遇弹劾,说辛弃疾是暴吏,杀贪官如麻、缉拿犯人无数,这不都是治国有方,保一方百姓平安吗?他三次赋闲在家,大多是遭遇小人诬陷落职,容不得正义的人去忧国忧民。

      那么,《青玉案•元夕》内容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这句话中的“那人”指的又是谁呢?有人说指的作者自己,也有的说是他的志同道合的知己,还有人说是心目中的一位异性知己。

      作者认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指的是辛弃疾心目中的一位理解自己、懂得自己、心有灵犀,又能够支持自己实现人生抱负的一位女子。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哪个人是活在十全十美之中啊?即便是在梦中也不一定如意。

     笔者在研究拜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篇文章时,深刻的体会到了辛弃疾对南宋拥有一生抱负要去实现,却不被当朝政府所重用,做安抚司的官员期间,屡次遭遇歹人诬陷落官,在家赋闲,因此辛弃疾只能饮酒作诗,借酒消愁,将心中的苦闷与痛楚寄托于他的诗词之中。

     辛弃疾的诗词对自己感触很深,想想自己走过的路,自己不也有过许多的美好追求么,有的成功、亦有遗憾,又何尝不是呢。

      如今,人生已经走过了时青春的岁月,磨去了许多人生锋利的棱角,这是花了多少岁月的时光,有时的困惑曾经让心灵深处失去光泽,但是凭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争取人生更多的光明。星转斗移,时代变迁,我们这些怀揣新闻理想的人距离目标越来越远,初心犹在,还得迎合时代。

     青春年华献给了新闻事业,无怨无悔。精神的世界还是精神的,物质的还要是要有的,一颗信心鼓舞着自己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创新未来。

      阳光与与雨露,亲情与爱情,都不能活在梦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像歌里的那句歌词一样:“悲欢离合都曾经过。”

      在人生的奋斗之路上,遭遇过监督对象的诬陷;在的生活里,失信于自己的人有之,让你不敢热情,不能赤情,不敢亲近、不能接近。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无论是国家、大家、还是自己的小家都是一个样,该碰到的就得自己扛着。多少年来,从童年的记忆走到现在,一直活在坚强里。

     走过了多少春夏与秋冬,也曾走进了雪域高原,走进世界上最圣洁的地方中国的西藏,走进了波澜壮阔的南海前沿、听过波涛汹涌的澎湃声,到过那美丽的西双版纳,看过那傣家姑娘的美丽舞姿,陶醉于热带雨林旖旎风光里,饱览过那美丽的南国风情。

    春风十里看桃花,陶醉在春风里,百花争艳醉春风、花开自有蝶自来,走进春天里伊人,穿着华丽时尚的服饰,漫步在花的海洋里,享受着春的浪漫,阅人无数的我,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桃花盛开处。(作者:郭振卫   资深新闻人)

 

0

验证码